本报记者 冯雨瑶
分红方案与业绩增长是否匹配、是否存在通过高比例分红向主要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情形、是否利用分红炒作股价……连日来,监管部门向不少上市公司下发关注函,直指分红方案背后的猫腻。
从过往案例看,个别上市公司分红存在变相落入大股东口袋、通过分红引发股价波动等情况。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分红本身没有问题,但投资者需要警惕上市公司突击分红、“掏空家底式”分红。
【资料图】
多家公司收关注函
4月26日,深交所向蓝晓科技下发关注函,针对公司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要求其说明转增、分红比例是否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相匹配。
这并非个例。4月份以来,监管部门紧盯分红猫腻,不少上市公司收到关注函。据记者梳理,除分红与业绩增长是否匹配之外,分红方案是否存在炒作股价情形、是否通过高比例分红向主要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等,也是监管问询的焦点。
例如,4月21日,某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预案合理性遭质疑,盈利1.29亿元却分红超3亿元,被深交所要求说明本次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通过高比例现金分红向主要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情形,并结合公司股权结构及大股东、中小股东获得的分红金额等,核实说明高比例现金分红是否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满足分红的法定要求且内部审议通过的,分红本身不存在法律层面的问题。但是,除法律层面外,分红是否具备合理性也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他进一步表示,从市场的角度考察,上市公司长期“一毛不拔”,会影响投资者信心,进而也会影响公司估值。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考虑自身发展需求,过于“勉强”的分红,也同样会招致市场的质疑。
“上市公司在确定分红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所处的成长阶段、行业特点、盈利水平、现金流和未来发展计划。”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家处于高成长期的公司,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用于扩大再投资可能会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有上市公司在回复监管关注函时称,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与公司经营发展状况相匹配,符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发展阶段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投资者应关注投资风险
“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较差却推出‘慷慨’的分红方案,该公司长期是否能稳健经营就存在疑问,投资者应当关注投资风险。”王智斌说。
在发布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高比例现金分红成多数选择。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净利润为正的企业中,拟现金分红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为丽江股份。据其2022年年度权益分配预案显示,公司以总股本54949.07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50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为人民币1.37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728.25%。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旅游上市企业,丽江股份近两年盈利艰难。数据显示,丽江股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17亿元,同比减少11.66%;实现净利润368.46万元,扭亏为盈。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17亿元。
谈及上市公司的高比例分红,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表示:“关键要看上市公司账上是否有足够多的未分配利润,近期是否有重大投资计划,以及分红后是否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流动性压力,如果这三方面都没问题的话,多分红也不是什么坏事。”
数据显示,2022年丽江股份的未分配利润为10.57亿元。业绩方面,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收及净利润规模大幅下滑。
除经营吃紧却坚持高分红外,也不乏净利润亏损,但仍坚持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如某上市公司去年净亏损超17亿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近2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0%。
上述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实践当中,分红对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部分公司也会通过调节分红比例来达到优化上述两个指标的目的。此外,如果大股东有资金需求,分红则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且不影响控制权的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