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花园种花》的手指谣,两位女幼师火遍全网。一位是杭州的桃子老师,一位是武汉的黄老师。关于她们走红,媒体说“别追究意义,感觉治愈就好”,心理咨询师说“生活已经很累,这种不需要调动大脑资源就能听懂的手指谣自然容易被喜欢”,大学教授说“老师的召唤,孩子的童声,很容易让人撤防”。但是依然要承认,她们自身的甜美也是走火的重要原因。
(相关资料图)
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认为甜美有错,而是对于她们走红,需要更综合地去看待,也就是既不强化手指谣本身的驱动,也不强化她们自身甜美的作用,而是回到网络秩序本身,去一般性的看待。
要知道,单纯地分析她们是怎么走红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比《花园种花》旋律更好的手指谣还有很多,比她们长得更甜美的女幼师也不在少数。可为什么她们就火了呢?这很大程度上是个玄学。
只是玄学归玄学,只要有人走红了,就难免被双向使坏的营销号逻辑裹挟。就拿杭州的桃子老师和武汉的黄老师来讲,没等她们自己做出打算,舆论层面就开始给她们编排未来了。比如:“两位老师赶紧辞职,红利转瞬即逝,要抓住挖金矿的机会”,又如:“她们指定会直播带货”,还如“这么大的关注度,这几天估计就挖到好几套房了”。
对此桃子老师回应称不会做主播,黄老师的同事否认黄老师辞职,至于挖到几套房的事情,均表示“没有”。我们暂且不论两位女幼师会不会辞职、会不会直播带货、有没有挖到几套房,毕竟这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干涉到别人的利益,爱怎么样是人家的事。
但是双向使坏的营销号逻辑却需要掰扯一下,因为这关系到事情如何进展,人们如何面对。拿“两位老师赶紧辞职,红利转瞬即逝,要抓住挖金矿的机会”这种“盼着好”的逻辑来讲,单就逻辑本身没毛病,但是却忽略了当事人的选择,甚至还隐藏着“一切指向利益”的功利逻辑。
而对于“她们指定会直播带货”的“笃定”逻辑,其实是看扁人心的一种消极认知,也就是只要看到流量起舞,就认为舞者一定会带货跳舞,就好像流量的尽头就是带货。当然这还只是直观的意思,事实上,这种逻辑背后,还埋着反噬的地雷,也就是只要两位女幼师选择直播带货,那么先前的追捧就会瞬间变成“瞧瞧,我猜对了吧”的阴阳怪气。
至于“这么大的关注度,这几天估计就挖到好几套房了”的“揣测”逻辑。这不仅是对一夜暴富认知的露馅儿,更是对网红产业的误读。平心而论,确实有很多网红挖到金矿了,但并不意味着这具有普遍性,甚至关于“挖到好几套房”的想象,也只是学到营销号的逻辑,却没有学到营销号的操作。以至于营销层面的想象力越丰富,给人的感觉越丑陋。
所以不能看大家说了什么,因为正说也好,反说也罢。真要拎起来看,便会发现两位女幼师怎么做都不对大家的心思。因为在营销号的逻辑里,“盼好说坏”对应着的永远是“翻车”,因为“翻车”意味着可以再一次地收割流量。
另外,从不定期的走红现象来看,本质上这其实是流量活水的一种操作。因为从关注的角度看,只有出奇出新才能让流量之水活起来。这其中有“无形之手”,也就是需求端的推动,也有“有形之手”,算法端的推动,总而言之,即便其中有玄学的成分,但是它也是偶然中带有必然性的。
由此说回因“挖呀挖”走红的两位女幼师,只想说“大家喜欢就好”,至于她们接下来会怎么安排自己的人生,不妨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空间。平心而论,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注度,放到谁身上都会难免“焦虑”的。
毕竟牵涉到具体的利益考量,它存在价值观的冲突。因为从走红层面追溯,两位女幼师是因为教孩子手指谣而火的,这种时候,如果她们断然地放弃幼师工作,立马转向主播工作,不说能不能持续关注度,单从事理逻辑上讲就存在悖论。
正如一些比较理性的网友给出的建议:“两位幼师不妨一边教学一边直播,只要不影响具体教学工作,或是借助关注度搞半公益性质的教学直播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不难看出,这是比较中肯的建议,但是就算如此,两位女幼师怎么选择,也依然是她们自己的事情:即便她们最终做了不够明智的选择。
标签: